当前位置:湖北新闻

知重负重、担责担难 以更大力度推进湖北区域发展布局

【 字体大小:

武汉正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以武汉首位度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显示度。图为绚丽的江城夜景。 (梅涛 摄)

编者按

虎跃山河壮,春来万象新。

2月7日,我省召开农历虎年的“新春第一会”——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提出“强核、壮圈、带群、兴县”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为湖北新一轮发展吹响了奋进号角。

会议在荆楚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部门振奋精神,迅速谋划,抓紧落实——

武汉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以武汉首位度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显示度;襄阳、宜昌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驱动“南北列阵”两翼齐飞;荆州、黄冈、十堰摩拳擦掌,加速创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发展你追我赶,“三百”梯队加速冲刺,构筑县域“千亿方阵”;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描绘农业产业强省新图景……

春的战鼓已擂响,发展气场正升腾!

五大层级构建 区域发展布局“四梁八柱”

“襄十随神”城市群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图为东风日产襄阳工厂。(薛婷 摄)

2021年,汉川市203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产值达713亿元。 (张鸿 尹青 摄)

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布局走深走实,在全域协同、梯次推进、提能升级上狠下功夫,加快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多极支撑、多点发力的格局。

五个层级必须协同发力

区域发展的本质是全域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会议明确,“一主”、“两翼”、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乡村五个层级要协同发力。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当好主引擎。看“一主”,武汉要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在创新协同上,武汉城市圈将加快构建“离岸创新”“协同创新”“科创飞地”等合作机制,支持其他八市在武汉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科创飞地园区。产业协作上,编制武汉城市圈产业招商地图、制造业产业链地图等。看“两翼”,襄阳、宜昌要着力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努力成为全国非省会城市群重要增长极,构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

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提档升级。黄冈,加快打造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设立首期产业投资基金,做实武汉(黄冈)离岸科创中心。荆州,强化中心城区引领,统筹实施产业链提升、技改提能强基、数字创新引领、市场主体倍增“四大工程”,加快打造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将主攻“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下一代汽车。

县域要突破性发展。有了县域“小精彩”,才能拼成全域“大精彩”。我省将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深入推进“三百”工程实施。建立完善省统筹、县主体的推进机制,选择有望进位、冲刺、入库百强的3至5个县市,在项目建设、工业用地、生态环保、能耗指标、金融保障等方面省级统筹支持,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

乡村振兴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我省将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3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工作。完善链长制,壮强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以农业产业化强起来,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重点突破撬动整体跃升

“以一个个打破壁垒、拆除藩篱的小切口,做好同城化的大文章。”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和三个城市圈(群)2022年度工作要点即将印发。

没有高效的交通一体化,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城市群一体化。今年,一批交通“硬联通”项目将加快推进。

沿江高铁等15个铁路项目、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等26个高速公路项目加紧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123条断头路瓶颈路,尚未开工的年内全部开工,三年内全部打通。“一些重要的断头路瓶颈路要重点来抓,省市要有工作专班,一条一条地研究破解要素制约难题。”

四向拓展的开放通道将加速构建。我省将谋划推进荆门-宜昌-柳州-北部湾“江铁海”南向开放通道;争取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建设,畅通向西、向北开放通道;大力发展江海直达和海铁联运,拓展向东开放通道。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协同是一体化的核心。

我省将聚焦“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紧密协作的产业格局。此外,在圈(群)产业合作模式上,也会有更多创新模式,比如产业分区引导、联合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会商、税收利益分享等。

推进一体化发展,最终目的是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更多跨区域的政务服务将加快推行。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数据互联共享平台继续建设的同时,“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也将接入运行,逐步扩展成为全省共享平台。全省施工图联合审查,有望实现网上通办,全省审查机构不受地域限制,市、州、县全面打通。

省发改委表示,省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工作机制,抓好重点工作督促、协调、落实。(廖志慧

“一主引领” 武汉城市圈抱团壮大

2月7日,武汉光谷未来三路,崭新刷黑的六车道上不时有车辆往返。

这是连通武汉未来城与鄂州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的主干道,沿线布局有华星光电等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光谷重点打造的三条“千亿大道”之一。

以前,这是一条“断头路”,岱家山两端1.12公里未通,阻碍武鄂两地融合发展。

现在,豁然开朗。“春节期间是试运行,验收完成正式通车后,鄂州红莲湖至武汉未来科技城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5分钟以内。”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武鄂同城工作人员周旋说。

实施“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攻坚年”行动、推进一批断头路瓶颈路项目……就在同一天,全省“新春第一会”聚焦区域发展布局,会上传递出的一个个同城化喜讯,让武汉城市圈未来更加可期。

“领唱领舞”挑大梁

2021年,武汉勇担“一主引领”重任,携手8个兄弟城市,同题共答、同城共进。武汉、武汉城市圈分别以1.77万亿元、跨越3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为湖北“全年精彩”提供硬核支撑。

“今年,我们将聚焦聚力推进‘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区)’,力争武汉市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元,带动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达到3.3万亿元,推动武汉市疫后发展再续精彩、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再上台阶,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省域城市圈。”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说,勇担“一主引领”,武汉必须一马当先、一往无前,只争朝夕,实干快干,干出同城化加速度,提升城市圈显示度,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应有贡献。

“城市能级是武汉的核心竞争力,也决定了武汉城市圈的影响力、辐射力、集聚力。”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将继续做强综合实力,打造功能高地,增强对各种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的“磁吸力”,提高对资源配置的能力。到2025年力争武汉市总部企业数量突破40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大型央企在汉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企业数量达100家。

“壮圈带群”当先锋

扛起“一主引领”之责,既要武汉“独唱领舞”,还要武汉城市圈“合唱共舞”。

作为“群主”,武汉提出做强主城、做优副城、做大新城,发挥好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其中,在全国同类园区的竞争中,力争东湖高新区进入全国前3,武汉经开区进入全国前10。

以武汉经开区为支撑,武汉牵引武汉城市圈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表示,中国车谷将探索“产业飞地”“创新飞地”等模式,辐射带动大汉阳、“1+8城市圈”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联合“襄十随神”打造万亿汽车产业大走廊,做大做强“双智”联动示范区,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说,中国光谷将勇担自主创新国家使命,全力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带动“武鄂黄黄咸”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之城”;围绕建设产业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的“追光之城”;围绕建设人才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向往之城”,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黄陂是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区,2021年实现GDP1165亿元,县域经济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黄陂区委书记何建文表示,将锚定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北部支点定位,加快推进与武汉主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临空副城一体化、长江新区副城一体化,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商贸物流枢纽区、全域旅游引领区、都市乡村样板区。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基础在产业。”武汉城市圈研究会会长李春洋说,过去一年,武汉城市圈已探索出总部经济、共建园区、飞地经济、联合招商等合作模式。今年,9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建设好8个合作园区,推动“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产业发展格局成势见效。(严运涛

主动争位 驱动“南北列阵”

全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指出,促进“两翼驱动”,加快“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成为全国非省会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2个城市群、8个城市,主动争位驱动“南北列阵”,奋进的新鼓点敲响。

做大做强当好“主引擎”

除夕,万家团圆时,邦普宜昌项目建设工地上,100多名建设者坚守一线,与时间赛跑。

2月4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60台挖掘机、近600台运输车按照每天15万立方米的工程量日夜施工,加快推进土地平整。

大会提出,推动襄阳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宜昌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襄阳和宜昌当好两大城市群‘主引擎’责无旁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军伟教授表示,襄阳和宜昌作为“主引擎”的能量、动力和潜能,决定两大城市群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城市群发展,产业群为先,襄阳和宜昌需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的集聚水平,推动构建群内城市间产业链延伸与对接机制,在人才引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政府效率等方面深化改革,持续激荡发展活力。

夯实基础培育“增长极”

会议提出,推动荆州打造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黄冈打造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打造鄂西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

石军伟认为,特色是融入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两大城市群内的成员需依据历史优势和资源基础,打造“城市经济名片”。

“襄十随神”除神农架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前三者都是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上的节点性城市。

“宜荆荆恩”城市群有着丰富的磷、煤、硒、水电等资源,具备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

十堰推动经济倍增,集中力量培育以汽车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力争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产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随州在制氢、储运、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示范应用等环节谋划建设项目,以氢赋能促“专汽之都”迈向高端;神农架锚定建设国家公园和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

荆州以建设升级版的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主线,致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荆门将组建动力储能电池龙泉实验室;恩施加快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富硒、新型工业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

握指成拳下好“一盘棋”

去年7月,“宜荆荆恩”城市群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总投资343亿元的51个项目破土动工,拉开宜都、松滋联手打造千亿级绿色循环化工产业聚集区的序幕。

今年1月,老河口、谷城、丹江口三地达成共识,共同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融共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联治,努力建设成为“襄十随神”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襄十随神”推动设立公共服务联盟13个;四地市县两级3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异地通办;17个市际交通联通项目开工建设;深圳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湖北基地“襄十随神”培育中心设立。

宜昌联合荆州、荆门申报的“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获工信部1000万元奖补资金;城市群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共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四地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城市群文旅惠民卡上线。

大会提出,“襄十随神”城市群要打造北向、西向开放门户和联结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宜荆荆恩”城市群要打造南向、西向开放门户和联结武汉城市圈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两翼驱动的核心,是通过城市群块状组团、协同发展、挖掘潜能、做大能级。石军伟表示,“群”意味着各成员要整体合作,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握指成拳下好“一盘棋”。(肖擎

三地发力 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

2月7日,全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荆州、黄冈、十堰三地表态发言,加速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全省将形成省域中心、省域副中心、区域中心、重要节点和其他城镇的五级城镇体系,荆州、黄冈、十堰等地建成综合型区域中心城市。

号角吹响,各地摩拳擦掌,努力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支撑全域协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竞争态势,在荆山楚水间蓄势迸发。

荆州:“湖北之中”崛起荆江之滨

“湖北中部需要一个中心城市,荆州责无旁贷。”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前所未有地提振全市跨越赶超的信心。

中心城市需要较大的经济体量和较快的发展速度。新年伊始,荆州全力推动总量和速度赶超。去年荆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00亿元,争取新增用地、能耗指标等居全省前列。“一定要把指标转化为产值!”今年,荆州聚焦重大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布局、重大瓶颈破解、重大要素保障、重大改革创新,形成市县两级清单,力争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双双冲刺3000亿元。

全力提升产业层级和城市能级。荆州选派700名专业干部驻点招商,仙鹤纸业、金山化工等超百亿项目相继落户,华鲁恒升、玖龙纸业、亿钧耀能等百亿项目加快建设,“4611”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新春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金风科技、史丹利等32个过5亿元工业项目签约。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和转变干部作风。该市深入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研讨,推进“优化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扎实推进“新官不理旧事”等六大专项治理。

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黄冈:依托武汉,主动融入、深度融合

去年12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会议赋予黄冈建设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使命。2021年,黄冈GDP增速13.8%,领跑城市圈。

强交通,彰显区位优势。棋盘洲、武穴两座长江大桥去年9月建成通车。安九高铁已投运,黄黄高铁即将通车,黄冈沿江5县市纳入武汉半小时通勤圈。

兴产业,加速融入城市圈。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对接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等产业。去年黄冈招引53家武汉企业落地,总投资284亿元,聚集一批“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冈”“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冈”的制造业项目。

推合作,促进资源要素集聚。黄冈与黄石、鄂州、九江签订跨江合作协议,深化小池与九江、散花与黄石等跨江协同发展,推进黄冈高新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团风县与长江新城对接、临空经济区与花湖机场对接,推动全域联动发展。

十堰:打造四省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十堰,地处鄂豫陕渝交界区域几何中心。

该区域距离各自省级中心较远,交通不便,需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

目前,十堰汽车、旅游、水电、医药等主导产业逐步成势,经济地位在交界地区较为突出,人均GDP高于周边城市,医疗教育功能在周边最完善,具有较强的中心性。《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支持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大山深处建中心,交通要先行。汉十高铁通车,武当山机场跻身百万级,十堰迈入“高速、航空、高铁”时代,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公路。今后十堰还将形成至全国大中城市“两小时航空圈”、至周边中心城市“两小时高铁圈”、至各县市区“两小时高速圈”的大交通格局。

十堰是车城,汽车产业突破1500亿元。为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十堰继续做强汽车主导产业,与东风公司共建“现代新车城”;继续做优健康产业、生态农业、全域旅游,打造文旅康养休闲胜地;继续推动丹江口“水经济”牵手数字经济,建成“武当云谷”。(罗序文 刘毅 饶扬灿

抬高发展底板 “链”接乡村振兴新图景

全省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乡村振兴”作为构成区域发展布局的“四梁八柱”之一,再成热词。

脱贫不返贫 振兴不掉队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湖北实施”

过去5年,兴山县立足山区实际,以系统式扶贫造血理念,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光纤、安全住房及饮水全覆盖,20288户全部脱贫。今年,郑万高铁建成通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兴山迎来重大机遇。县委书记曹宏伟介绍,该县“十四五”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集中要素投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牵引带动全面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守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又要“上层次”,推动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介绍,去年,我省坚持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建成脱贫地区乡村主导产业54个,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17.67万人经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今年,将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湖北实施”,持续推动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脱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脱贫农民稳定增收,做到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

短板上着力 瓶颈上攻关

农业“链”就高质量发展

连续两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抬高湖北全域发展底板。

响鼓重锤!2021年,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我省在短板上着力、在瓶颈上攻关,农业产业化全面起势,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超过1.1万亿元。

续写精彩。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介绍,今年,我省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在农业招商引资方面,力争全年引资签约金额不低于2000亿元;

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加强资金整合,推动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助力龙头企业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质行动;

在产业融合方面,建设三峡柑橘、潜江龙虾、武陵山茶、随州香菇等产业集群,创建1-2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10条休闲农业精品路线,促进农业产业“壮一接二连三”;

在科技创新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项目化持续支持企业高速发展;

在打造大平台方面,通过“生产+加工+科技”,大力发展块状经济,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县域经济的“引擎”。

拉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逐步推进共同富裕

“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从土地和产业发展中持续稳定获益的‘金腰带’,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课题。”吴祖云表示,农业产业发展要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逐步推进共同富裕。

2021年,我省创建15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发展,让广大农户参与产业链、价值链。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9元,增长12%。

劲牌公司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4万农户年增收1560万元;华山科技对区域内的脱贫户,发放免费虾苗、提供银行担保贷款和就业岗位等“大礼包”;鑫鼎生物“三链同构”,带动鄂西南武陵山区131个村10万余户茶农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坚持产业主线,打好增收致富攻坚战。”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波介绍,该县锚定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目标,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走以产兴乡、以产富农的道路。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科学布局种植养殖业,确保每个脱贫户至少有一个当家产业;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入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扩大“收租金”“分红金”“挣薪金”等增收渠道。(崔逾瑜

编辑:朱习芳

责编:刘 卫

审核:敬 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